公司新闻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公司新闻

税务申报详细内容

税务申报详细内容

税务申报是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,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。以下是主要税种申报的详细内容:

一、增值税申报

申报期限

一般纳税人通常按月申报增值税,应在次月 1 日 - 15 日(遇法定节假日顺延)申报纳税。例如,1 月份的增值税应在 2 月 1 日 - 15 日申报。

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选择按月或者按季申报。按月申报的期限同一般纳税人;按季申报的,应在季度终了后次月 1 日 - 15 日申报。如选择按季申报,第一季度(1 - 3 月)的增值税应在 4 月 1 日 - 15 日申报。

申报表格

一般纳税人需填写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(一般纳税人适用)》,包括主表和附列资料。主表主要反映本期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,涵盖销售额、销项税额、进项税额、进项税额转出等关键项目。附列资料则对销售情况(如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(一)》)和进项情况(如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(二)》)进行详细说明。

小规模纳税人填写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(小规模纳税人适用)》,主要记录销售额(不含税)和应纳税额等信息。

申报数据来源

一般纳税人的销售额数据来自于销售发票(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)的开具金额,按照适用税率计算销项税额。进项税额主要依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、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等合法扣税凭证注明的税额确定。

小规模纳税人以其实际销售额(含税销售额需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)为计税依据,按照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。例如,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含税销售额 10300 元,征收率为 3%,则不含税销售额为元,应纳税额为元。

二、企业所得税申报

申报期限

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,分月或者分季预缴。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 15 日内,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,预缴税款。年度终了之日起 5 个月内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,并汇算清缴,结清应缴应退税款。

申报表格

预缴申报时,查账征收企业填写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(季)度预缴纳税申报表(A 类)》,主要根据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,考虑纳税调整事项后计算预缴税额。核定征收企业填写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(季)度预缴纳税申报表(B 类)》,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或核定税额计算预缴税额。

年度汇算清缴申报使用《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(A 类)》,这是一套较为复杂的表格体系,包括主表和众多的附表。主表体现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,附表则对收入、成本、费用、纳税调整等具体项目进行详细列示和计算。

申报数据来源

企业的收入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,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。成本数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,通过企业的成本核算记录获取。费用数据如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、财务费用等则根据会计账簿中的记录确定。纳税调整数据是根据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的项目,如业务招待费、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调整等。

三、个人所得税申报

申报期限

扣缴义务人(如企业支付工资时)应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。例如,对于工资、薪金所得,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扣税款,并在次月 15 日内申报预缴。

纳税人(如个体工商户等)取得经营所得,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,纳税人应当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 15 日内,报送《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(A 表)》进行预缴申报;在年度终了后 3 个月内报送《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(B 表)》进行汇算清缴。

申报表格

综合所得(工资、薪金所得、劳务报酬所得、稿酬所得、特许权使用费所得)预扣预缴申报使用《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》。年度汇算清缴时,纳税人填写《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》。

经营所得申报如上述提到的《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(A 表)》和《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(B 表)》。

申报数据来源

对于工资、薪金所得,申报数据主要来源于员工的工资单,包括基本工资、奖金、津贴、补贴等收入项目,扣除项目如基本减除费用(每月 5000 元)、专项扣除(三险一金)、专项附加扣除(子女教育、继续教育、大病医疗、住房贷款利息、住房租金、赡养老人等)后计算预扣预缴税额。

劳务报酬所得、稿酬所得、特许权使用费所得,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,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 70% 计算。这些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等根据税法规定确定,如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 4000 元的,减除费用 800 元;4000 元以上的,减除 20% 的费用。

四、消费税申报

申报期限

消费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 1 日、3 日、5 日、7 日、10 日、15 日、1 个月或者 1 个季度。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,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;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,可以按次纳税。以 1 个月或者 1 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,自期满之日起 15 日内申报纳税;以 1 日、3 日、5 日、7 日、10 日、15 日为一个纳税期的,自期满之日起 5 日内预缴税款,于次月 1 日起 15 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。

申报表格

消费税纳税人需要填写《消费税纳税申报表》,根据应税消费品的不同税目,表格内容有所差异。对于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企业,申报表主要记录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、销售额、应纳税额等信息。对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,受托方需要填写《代收代缴消费税申报表》。

申报数据来源

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的数据来源于销售记录,包括销售发票金额和销售数量。从价计征的消费税,以销售额为计税依据,按照相应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;从量计征的,以销售数量为计税依据,乘以定额税率得出应纳税额。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代收代缴税额,根据受托加工合同、加工数量和计税价格等因素确定。

五、印花税申报

申报期限

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。对于汇总缴纳印花税的,由纳税人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,经税务机关核准后,发给汇缴许可证,按税务机关确定的期限(最长不超过 1 个月)汇总计算缴纳印花税。

申报表格

纳税人填写《印花税纳税申报表》,主要记录应税凭证的类型(如购销合同、产权转移书据等)、计税金额、税率和应纳税额等信息。

申报数据来源

对于应税合同,以合同金额为计税依据。如购销合同的计税金额是合同中注明的购销金额,按照万分之三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。产权转移书据以书据所载金额为计税依据,如房产转让合同按照万分之五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。


上一篇:代理记账包括哪些
下一篇: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